郭雄伟,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思政课程教学标兵,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陕西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员。先后主持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1门,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等省级课题3项,参与建设陕西省在线精品课程2门,建成杨职“金课”1门,主编教辅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开展基层理论宣讲50余次。
践履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责任担当
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直气壮地传播和讲授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思政课不是照本宣科的“传声筒”,而是要让学生在“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中,实现从知识输入到信仰扎根的升华。这是他坚守教学一线17年的教学信条。他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全过程,讲准讲深讲透讲活,让思政课既有“政治高度”又有“生活温度”,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走出去、学进去,更解渴、更提气。他恪守育人使命,践行师德规范,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坚持“小切口现大主题、精案例出观点、讲故事有思想”,以“真学”扩大与学生的信息共享范围,以“真信”打动和感染对方,以“真懂”把道理讲深讲透,以“真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特色。在思政课讲授中,紧密结合国内外热点事件,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社会矛盾,纵向对比横向比较,他以自身对党的理论的深刻理解与坚定信仰,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实现思政课从“知识灌输”到“价值塑造”的升华,让思政课既有针对性又具有吸引力,
潜心钻研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
传道者先明道信道,育人者先受教育,立人者先自立。他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深刻把握高职教育规律,持续推进教育教学创新,育人成效显著。
教学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他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成长需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知识、启迪思想,真正实现了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他尊重高职学情,积极探索,努力摸索一套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课堂教学上,因材施教,在案例教学和案例设置过程中,既要结合实际、有挑战度,又要让学生听得懂、理解得了。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开展各种主题辩论会和研讨会,并积极探索“课堂+实践+社团”三维育人模式,创办“行知社”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主题研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在行动中悟真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案例和启发点也有所区别,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让学生理性看世界,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切实感恩党的领导,感恩祖国强大,感恩美好时代,激励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深入基层积极开展理论宣讲
基层理论宣讲是连接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路径。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更是一位活跃在基层一线的理论宣讲者。
他坚持以党的理论为引领,以国家战略为坐标,聚焦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以现实问题为靶点,对接群众思想情感的共鸣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科学理论、阐释方针政策、传播主流价值,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他面向基层的宣讲既把理论讲准讲深讲透,又把百姓身边故事讲新讲活讲实,使理论宣讲通俗易懂。在宣讲中既讲清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理”,又讲明白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小道理”,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他把“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用清新活泼、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生活话语”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概念、高深的智慧转化为平实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使宣讲内容“实”起来、宣讲方式“活”起来、宣讲语言“鲜”起来、宣讲活动“火”起来,让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提升、受到教育,达到凝心聚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