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景,讲师,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工程测量教研室主任,陕西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教学团队核心成员。承担《遥感图像处理》《水利工程测量》等课程教学工作。获陕西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持各类纵向项目10项,参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12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指导学生获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院校大学生虚拟仿真测图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1项,铜奖3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获评“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先进个人”、“杨凌示范区知识产权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荣誉称号。

王法景从教近8年,一直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传授知识,教书育人,逐步从教学新手成长为学院业务骨干。
坚持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任职以来先后担任《遥感技术应用》《水利工程测量》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任务。基于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任务化改革,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针对实践教学内容,推行生产性实践教学、采用分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等方法,改革课内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践性实训项目。先后主参编专业特色教材3本,其中担任副主编的《数字测图技术应用教程》获批“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课程特点,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明显。参加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注重过程评价,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设置定量、定性评价指标,实行学校评价、社会行业评价和企业评价的有机结合;考核评价方法按照知识、技能和素质分别采用过程考核、成果考核和试卷考核,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院校大学生虚拟仿真测图大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1项、铜奖3项。
对接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任现职以来,先后主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研究10余项,其中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项。这些项目分别从校企深度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分层分类教学等多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效果明显。

研教融合创新,成果服务社会
在深化教学优势的同时,积极融合科研与教育,实现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主持完成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教育厅科研规划项目1项等多项课题,并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在教学中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通过研究先进教育理念,将校企合作成果应用于课程设计,提升教学实用性;2024年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并被评为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参与示范区知识产权工作,确保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进一步夯实了教学的专业基础。
重视团队建设,搭建育人平台
作为教研室主任,积极参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任务,以主要完成人获批省级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省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省级教学团队;获陕西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团队1项;获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水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遴选二等奖1项;平台建设不仅强化了教师协作机制,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成长平台——如通过搭建实践中心,推动分层分类教学落地,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成果惠及更多学子,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