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校级名师风采 > 正文 >
【教学能手风采】郭婷:立德树人守初心 思政育人显实效
2025-09-17  

郭婷,讲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党总支委员、工会委员,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思政课程教学能手,兼任中国法学会会员、杨凌示范区法学会理事、杨凌青年讲师团成员。主讲《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教育》等课程,先后荣获省级荣誉奖励2项、校级荣誉奖励10余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0项,参与建设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指导学生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项,参编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从教以来,她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德立教、以情育人、以文化人,注重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她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生动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和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

教书育人  践行思政教育使命

自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来,她始终坚守教育教学一线,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政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事政策、学生成长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在课堂上,她并非照本宣科的“传声筒”。她深知思政课要入脑入心,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她巧妙地将理论阐述与时事热点、社会现象、学生专业背景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课堂辩论等多种方式,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让课堂“活”起来、“火”起来。她探索了“三段式课堂分层培养”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教学开展一些列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多次荣获省校级奖项。她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耐心倾听学生困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深刻理解自身时代责任。“您上课的方式不是直接灌输而是让人反思思考从而使我对这门课提起了兴趣”“郭老师将宏大叙事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故事,每堂课都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学生一次次良好的反馈只因她的课堂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情感的温度,深受学生喜爱,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筑牢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

科研为基  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她还积极投身教育科学研究,聚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涉农人才培育等现实问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成果。近年来,主持多项省部级和校级课题,涵盖网络思政、三农情怀、党史教育、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

她深刻认识到,扎实的学术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的坚实根基。她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将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学生关心的热点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其研究成果,如主持的多项省校级课题、发表的10余篇学术论文,均紧密围绕思政课教学改革、乡村振兴建设等主题。她善于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确保了思政课的时代性和吸引力。参与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和荣获省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正是她以科研推动教学创新、提升育人实效的生动体现,形成了“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服务社会  彰显教师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工作者,她始终将服务社会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她积极利用专业特长,作为杨凌示范区法学会理事和青年讲师团成员,深入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开展理论宣讲、普法宣传和政策解读,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法治精神送到基层一线,架起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为“杨凌青年讲师团”成员,她围绕“学习伟大建党精神 彰显青春磅礴力量”“弘扬建党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等主题开展多场宣讲,激励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使命。2025年,参与陕西省电视理论节目《新时代课堂》录制,面向更广泛受众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同年,参加学校联合共青团杨陵区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她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竞赛并屡获部省级奖项,鼓励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奉献价值。这份走出“象牙塔”、投身社会服务的担当,不仅拓宽了育人渠道,也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胸怀天下、服务人民”的深厚情怀。

从教以来她始终以思政育人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持续耕耘、不断突破。未来,她将继续坚守思政教育一线,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服务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