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己安,1995年,男,硕士,讲师,水利工程学院专任教师,2021年3月入职,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赴陕西省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实践锻炼。主持省“十四五”规划等校外教改课题3项,校内课题3项,发表论文8篇。2023年度优秀个人,获全国水利类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1项,校内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第五),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赛银奖1项,参编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参与校精品在线课程“节水新技术”建设,协助领导负责国家级、省级水利工程专业群建设工作。
马己安老师入职以来,积极转变身份,虚心向领导和老教师学习教学工作经验和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关爱学生。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之余,主动承担学院各项任务,爱岗敬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五年磨砺 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青年教师要苦练基本功,第一时间转变身份,仔细学习职业教育的每一环节,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作为青年教师,和所有新入职教师一样,马己安也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后的迷茫期。执教生涯刚开始,为了走上自己的讲台,为了准备好第一门课《水利工程施工测量》,他把全站仪搬到了自己办公室,除了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外,每天花大量时间苦练技能,以保证自己的知识储备,顺利完成了所有授课任务。
从刚听说“双高”时的“管中窥豹”到“绝知此事要躬行”,马己安老师对“双高”有着自己的理解,“对专业群来说,首轮双高建设有九大建设任务,涵盖了职业教育办学的方方面面。而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每一项建设任务都是教师可以发光发热的阵地”。2023年刚结束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他接到了学院领导安排的国家级水利工程专业群“双高”验收任务,为了完成专业群273项建设任务、69项绩效指标的验收材料编撰工作,在按时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在十余位领导和教师的指导及协助下,他和水利工程学院教师团队将5年来学院所有材料逐项梳理,前后历时5个月,于2024年3月顺利完成首轮双高验收。同年10月,学院启动新一轮“双高”申报工作,他积极参与,顺利完成了新一轮“双高”申报工作。
入职以来,马己安老师还积极参与了学院国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教学资源库、陕西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陕西省黄大年团队、陕西省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作为马己安的指导老师,韩红亮、黄梦琪老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和指导,在向老教师虚心学习和一系列工作的历练过程中,他从一个对职业教育懵懵懂懂的初来者,慢慢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
刻苦钻研 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从来都不是两张皮,找对发力点,产与教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2022年7月,接到领导通知,作为青年教师的马己安要赴陕西省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刚熟悉了学校的生活,又要赶赴施工一线,如何转变身份从“教师”变为“企业员工”,如何做好企业安排的工作,如何在企业学习到工程一线经验,这对他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在这一年里,他格外珍惜学校给他的机会,积极申请去施工现场,认真向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学习各种技术问题,留存了许多珍贵的施工一线教学资料,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认真完成企业日常工作之余,马己安老师紧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这一关键要素,联合公司同事共同申报立项校内外课题多项,把企业工作经验带到了职业教育阵地上,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关键词,产出多项成果,于2024年获全国水利类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1项。他在东庄公司举办的题为“数据处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科技讲座受到公司领导同事一致好评,并被陕西省国资委和陕西省总工会宣传报道,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笃行师德 立足教学根本,深耕育人战线
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马己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挖掘学生个人潜质。作为班主任,他带领班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将课堂从教室搬到了试验田里,组织学生动手设计安装节水灌溉设备,教会学生测量猕猴桃生长发育各项指标。他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努力学习各项专业技能,他带的班级多名学生考取了水利工程BIM等技能证书,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技能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是良好的育人阵地,为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2025年马己安老师积极组建学生团队,在教学工作之余,他认真带领学生打磨参赛项目,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各项困难,历经预赛、初赛、复赛层层筛选,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团队学生创办企业1家,2025年净利润达25万元,并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陕西省赛银奖1项。
向书本求知,向实践求真,马己安坚守育人初心,用行动践行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在未来,他将坚守三尺讲台,深耕水利教育,努力为培养新时代卓越水利人才贡献自己的全部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