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伟,讲师,文理学院数学教研室副主任。主要承担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建模等课程教学工作。主持陕西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持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及职教学会项目各1项,主持校级项目5项;在Journal of Applied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7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6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2项;参加第四届全国数学建模微课程教学竞赛获三等奖;参与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应用数学》的建设与推广;带领学生赴甘肃陇南礼县开展三下乡推普志愿服务调研活动1次。

朱军伟老师从教五年来,在学校、学院领导及老师的指导帮扶下,始终秉持“以爱从教、以研促学、以赛育能”的信念,通过点滴言行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感知数学的逻辑之美与实用价值,培育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社团建设和暖心帮扶实现知识传授与人格塑造的同频共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深耕课堂:让抽象的数学“落地生根”
对于基础各异的职教学子而言,《高等数学》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自2020年站上讲台以来,朱军伟竭力探索推倒这座“大山”的教学方法。“数学不应是冰冷的公式和令人畏惧的符号,它更是一种严谨的逻辑、一种解决问题的强大工具,一种探索世界的美好语言。”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了让数学“活”起来,他成了教学上的“践行者”。他的课件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充满了精心设计的动画演示、贴近专业的实际案例。在讲解“导数”概念时,他会引入汽车“瞬时速度”案例,让机电专业的学生眼前一亮;在阐述“积分”应用时,他会结合“不规则土地面积测算”问题,让水利专业的学生恍然大悟。他尝试“案例牵引—问题驱动—小组探究”三步教学法,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引导他们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探索。他积极参与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及杨职“金课”的建设与推广,积极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及课程思政大练兵等活动。在第四届全国数学建模微课程教学竞赛中获三等奖,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以参与人身份获校级一等奖,以主持人身份获校级三等奖。
“朱老师的课,风趣幽默。他总能把我们觉得‘高高在上’的知识,一下子拉到身边,变得触手可及。”一位来自水利监理专业的学生如此评价。他的课堂,抬头率越来越高,讨论声越来越热烈,学生的正向反馈成为了他教学效果最直接的体现。连续多年的学生好评,也是他不断前行的主要动力。
潜心育苗:在竞赛与社团中点燃“创新之火”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守正”,那么指导学生竞赛和社团活动就是“出奇”。朱军伟深知,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绝佳平台。作为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的年轻培训教师,他上课之余便把时间都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备赛之路漫长而艰辛。从每年四五月的校内选拔,到暑期的集中强化培训,再到九月的通宵鏖战,朱军伟始终与学生们并肩作战。当学生因模型迟迟无法建立而焦虑崩溃时,他会给予温暖的鼓励,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当团队成员因思路分歧而争执不休时,他会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与沟通,将分歧转化为创新的火花。
为了将数学建模的火种传承下去,让更多低年级学生受益,他尤为重视数学建模社团的建设。每逢两年一度的社团换届仪式,他都将其办成一场庄重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术庆典”。他会邀请获奖建模获得者分享经验,精心设计团队任务。数学建模社团在他的带领下,已从一个小众的兴趣小组,发展成为学校最具活力的学术社团之一,成为了孕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来,他指导的学生累计获得国家二等奖3项,省级奖项10余项。但他看重的从来不是荣誉本身,而是学生在过程中收获的成长。“数学建模就是在谦虚学习中迸发团队创新的力量,看到他们从最初的迷茫到最后的自信满满,看到他们学会了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还是挺欣慰的。”朱军伟如是说。
亦师亦友:用向阳之心铺就学生成长之路
在学生眼中,朱军伟是严师,更是益友。他的育人工作,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更是延伸到生活之中。朱军伟在担任应用数学课程教学的同时,也担任班主任。他总提到的一句话就是“谦虚上进,向阳而生”。他曾鼓励学生一定要保持一颗热忱之心去珍爱自己的专业和学校,用向阳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他曾鼓励班上一名即将放弃学业的学生回归课堂;他曾劝慰学生不要因为家庭矛盾而丧失生活的信心;他也曾为迷茫于专升本还是就业的学生,细致分析利弊,帮助他们规划未来。这些点滴小事,汇聚成一股温暖的涓流,浸润着学生的心田。所带药学20012班被评为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所带药管23029班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2025年暑假,与学院团队教师带领学生赴甘肃陇南礼县开展三下乡推普志愿服务调研活动,让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五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如今的沉稳干练,朱军伟用热爱与坚守,谦虚与上进,诠释了一名青年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精耕细作,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光里倾注真心。
“执教秉初心,匠心育新人”。面对未来,朱军伟表示,他将继续扎根在这片职教本科的沃土上,以数学为舟,以爱心为桨,载着更多的学生驶向理想的彼岸,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