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西航,讲师,致力于体育教学与运动健康促进研究,主讲《体质锻炼》《休闲运动》等课程。主持及参与省部级、校级课题7项,其中主持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校级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编写教材1部,参与录制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担任陕西省体育协会飞盘委员会委员,指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技能大赛、陕西省乒乓球等多项赛事,并荣获“省级优秀教练员”称号,获“校级优秀教师”等荣誉。

崔西航老师入职以来,在领导悉心指导和资深前辈的热忱帮助下,始终以饱满热情续写教学、竞赛与科研新篇章:深耕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投身各类教学与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潜心科研探索,在教学实践、赛事比拼与科研创新的融合中持续精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与研究水平。
课堂是本,精耕细作 认真备好、上好、反思好每一节体育课
崔西航老师入职以来,在学部体育课程创新的整体指导下,积极探索课程建设,开设了休闲运动课程包含了飞盘运动、拓展训练等新兴运动项目课程和体质锻炼课。过去三年平均课时达到639.2课时,参与录制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系,课堂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他始终将工作核心聚焦于课堂,他深知,90分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锻炼效果和兴趣培养。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他深耕教学实践,结合学生体能差异与运动兴趣,持续优化分层教学与趣味教学方法。具体教学中,课前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涵盖热身、技能训练、体能提升、放松拉伸的完整教学方案,并融入飞盘、拓展等多样化运动项目;课中通过规范示范讲解、组织分组对抗、开展游戏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标准动作、纠正错误姿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规则意识;课后针对体能薄弱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一对一的指导,专门制定个性化锻炼建议,通过体育打卡、线上线下答疑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生是根,赛练相长 关注学生体质与意志的切实进步
体育课教学部通过打造“体育课堂+阳光体育赛事+俱乐部”三位一体体育育人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打破课堂、赛事、俱乐部之间的壁垒,建立动态衔接机制:课堂教学为赛事和俱乐部输送基础人才;赛事作为实践平台,检验课堂教学成果,并选拔优秀选手进入俱乐部集训;俱乐部将竞技经验与前沿理念反哺课堂,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崔西航老师入职以来,担任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体育健康指导教师,成立休闲运动俱乐部。面对体育教育“以赛育人、以活动强能”的发展需求,崔西航老师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活动育心”为核心目标,将体育教学竞赛与学生实践活动统筹推进,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学生兴趣特点,设计基础教学、团队对抗、趣味赛事等多样化活动内容,为学生搭建常态化运动交流平台。通过教学竞赛与实践活动的协同推进,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指导学生参与竞赛,既提升了自身教学能力,也切实增强了体育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实效性,助力学生培养运动兴趣、锤炼团队协作能力。

科研是梯,服务教学 做源于课堂、用于课堂的实用研究
入职以来,崔西航老师立足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将日常教学与科研探索、学生培养紧密结合:他认为体育科研不是为了追求学术指标,而是要聚焦体育课上的实际问题、贴合学生运动特点,用研究成果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育人实效。他的研究课题始终源自课堂一线,具体而务实。比如:“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受哪些因素影响?又该如何应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锻炼动机、锻炼行为有何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他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针对这些问题,他会查阅最新的运动科学文献,学习先进的训练方法,随后在课堂上进行小范围的尝试和验证,一旦方法有效,他就会把它纳入教案,转化为常态化教学手段。这一过程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同频共振、良性循环,使科研成为破解教学难题的“钥匙”,教学成为检验科研成果的“战场”,形成“教学促科研、科研优教学”的闭环。
课堂践初心,育人担使命。崔西航老师始终坚信,“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作为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强健体魄、顽强毅力与高尚品德,便是践行使命的核心。未来,他将继续坚守体育课堂,关注学生需求,钻研教学方法,以扎实行动诠释一名务实尽责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担当。